"
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,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、道德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常规教育等,好的主题班会可以达到浸润心灵、感同身受的的效果。但主题班会在传统意义上一般是老师组织、老师发言、学生发言几个环节,最后按照一定的程序结束。学生是被动的接受,如果主题班会的内容对学生距离很遥远,那么效果更是大打折扣。他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主题班会的教育魅力,也无法走进主题班会所创设的情境。如何让主题班会绽放它应有的魅力,学校决定把主题班会的决定权放给学生,让学生策划、组织、召开、讲评,全程有学生来进行导演,内容有学校每月给一个大的主题,学生可以在这个主题的框架之内自由发挥,紧紧结合自己班级和同学们得思想状况开展,效果大不一样,主题班会逐渐绽放他的另一种美丽。
一、主题确定“接地气”。学校紧密结合年度工作计划,根据本学期德育工作目标,确定每月的德育主题,主题在确定之前,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,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为目标,以培养学生的感恩、珍惜、责任意识为抓手。如学校在本学期的每个月主题是9月为“爱校即爱国”,十月为“我自豪我亲历母校60华诞”、十一月为“安全无小事”,十二月为“感动常在”,每一个月的主题不一样,但又必须和学校、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,一定要体现出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名言“生活即教育”,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接下来开展的班会不会不着边际,身边的生活就是他们组织班会的最好素材。
二、学生主导,老师辅导。大的主题确定好后,学??挤攀秩冒嗉蹲橹褂胫魈庀喙氐闹魈獍嗷?,这时学校不再规定统一的时间、统一的内容、形式,完全让班级自己策划、组织、召开,并且在组织策划过程中,由学生作为主要力量,参与个人意见,因为他们是主题班会的受益者,因此他们在组织过程中,一定会充分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,用他们的眼睛去发现、去寻找能够教育、打动更多同学的素材。老师在此过程中,不再具体参与,而是对学生策划的主题班会进行指导。这样也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。
三、让主动成为一种习惯。主题班会的召开重在育人,不是走形式、走过场。因此,主题班会的最终结果应该在召开后产生的效果,学校结合各班召开的主题班会,分析班会活动材料,召开学生座谈会,观察班级学生精神面貌、班风建设、及时客观公正的予以评价,推荐好的主题班会案例,以期能够形成主题班会案例集。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和班级组织主题班会的积极性,主题班会的育人魅力逐渐显现。
虽然我们开展此项活动时间不长,但是能够感觉到,这种形式普遍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,比起以前硬性安排主题班会、班级被动召开,更能激发大家参与的热情,最主要的是学生教育学生,让学生有了明显的成就感。而且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,主题班会定会绽放另一种美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