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反思
宋爱芹
化学反应速率的全部内容授完后总有些欲言又止的感觉。原因有二:一是必修上的基础内容在高一时未学。二是定性与定量分析两条线没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。下面是对本部分教学的反思。
教学设计:
这部分是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,由于在必修上没有学习而调在了第二节的前面学习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,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,将内容分为两个方面,一是知识内容。包括概念、定量因素、速率方程、阿仑尼乌斯公式等。二是学习方法。如对照实验、成果分享、感受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程序方法等,使教学更具有目的性。
教学内容的实施:
(一)概念教学。利用学生熟知的常见的几个不同反应的快慢并结合实验,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总结出概念,通过讨论归纳出速率的表示方法,并通过对问题组的分析、讨论总结出表达式中的注意事项,进一步跟踪练习。
(二)探究教学,主要只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。通过对H2O2 +2HI=2H2O+I2不同浓度时的反应速率的探究,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并讨论总结出速率方程v=kC(H2O2)c(HI),并进一步认识速率方程中K的含义以及此方程的获得是以实验为基础的,得出浓度对速率的影响结果。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同一反应的速率常数的测定数据不同,总结温度对速率的影响。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讨论理解,从定量角度理解温度、催化剂对速度速率的影响。
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述设计与实施基本达到教学目的,但也存在不少问题,必须加以改进。
定性的分析速率影响因素是在必修中学习的,在选修中同时进行定性、定量的分析,把握的尺度不好。求快,以致于学生接受起来存在知识消化不了的问题,如果再忽略了个体差异效果会更差。
速率影响因素中的经验公式教学一定要把握好尺度,过深,学生理解不了,容易糊涂;过浅则起不到作用。
问题组的设计要有发散性,充分展开学生的思维,认真思考总结,真正做到由学生生成课堂。
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,设计合理的问题,关注个体差异,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