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教师做课题不要贪大求全
近年来,不少一线教师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,还积极进行课题研究,努力成为“研究型”教师。但笔者发现,一些教师选择的科研课题范围比较大,虽然花了很大气力,但很难研究出成果来。如一个村小的教师也研究诸如“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”这样的大课题。笔者以为,在选题的时候,不能贪大求全,要从实际出发,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,选择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。具体地说,在选择和研究课题时要注意这样三点:
一是题域窄一点。有一所学校,几位教师确立了一个课题叫“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研究”,其实这几位教师只是负责学校的几个寄宿班,要研究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,显然太大了,这个题目应该由校长或局长研究。如果改成“丰富寄宿生在校生活研究”则比较适合这几位教师。通常情况下,题域越窄,题目越小,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。题域越宽,例证说不清楚,道理讲不明白,面面俱到,点到为止,没有深度,难成佳作。
二是格调新一点。现在一些教师做的课题研究,许多都是在炒剩饭,如“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研究”、“语文读写结合研究”,等等。其实,这些课题早已被好多学校、好多教师研究过,并已结题推广应用。现在再拿来研究的教师,又没有什么新的内容,这样的研究几乎没有什么意义。要想使自己的科研课题实用、有新意,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,要有问题意识。其实大量鲜活的课题就隐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,教师要有一双慧眼,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困境中寻找课题,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捕捉课题,在与其他教师交流中发现课题,从学生课后生活中寻觅课题,努力做到人无我有、人有我新、人新我特。如在当前免费义务教育环境下,不少初中学生不领情、不感恩、不愿意读书的问题,对这样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寻找对策就很有新意。再如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,师生关系比较紧张,一线教师不妨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,一定能出成果。